這篇文章是閱讀 UX 從新手開始|使用者體驗的 100 堂必修課 LESSON 3 ~ LESSON 4 的心得筆記。這本書幾乎是所有 UX 新手 必讀的書之一。
前一篇 UX 的核心觀念,說明了什麼是 UX 以及 UX 中必須牢記的的 5 件事,這篇文章接續前一篇,第三課和第四課分別是設計師與使用者的觀點。
設計師的觀點
在 UX 設計中,設計師必須做到知己知彼。除了要仔細了解使用者,設計師也要知道自己的欲求和經驗其實是有可能和使用者互相衝突的。
同理心
當你真正了解某個問題時,在情感上,它就會變成你的問題,這就是同理心。
當設計師擁有同理心——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認為這就是自己的需求——就會與使用者產生緊密的關聯,因此良好的解決方案會讓設計師感到開心,因為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使用者不知道的事
在前一篇的可用性(Usability)有提到其中一個可用的標準是「在使用者本身所知資訊不足時依舊能完成」。
針對知道得比你少的人們做設計,就是 UX 的核心。
許多時候,使用者所知道的資訊是少於設計師的,除了無法像設計師一樣直覺完成任務,這表示很多事情使用者並不在乎,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
所以設計師要考慮到更多的情況,例如使用者沒有確實地讀完描述或說明文字,是否能夠明白?或者是假設因為它是按鈕就會有使用者點擊的情況。
使用者觀點的三個 “What”
好的設計會向使用者傳達這三件事:
一、這是什麼?
就像前一篇可用性的部分提到的,好的設計要提供所有使用者需要知道的一切資訊,讓使用者能夠理解。可以透過文字或是圖像簡單、直接地讓使用者知道「這是什麼」。
雖然這很基本,不過有時候還是會發現有些設計並沒有做到,例如選單所使用的文字難以想像點下去之後會到什麼樣的頁面。
二、使用者的利益是什麼?
比起告訴使用者,更好的方法是讓使用者能夠「看到」他們會得到什麼,例如透過影片演示、免費試用、用戶回饋、開箱文,或是類似的東西。要讓使用者知道有什麼利益,而不是告訴他們你為什麼希望使用者註冊/購買/點擊。
對公司而言,使用者動機的價值是遠遠超過可用性或美觀的。
三、接下來要做什麼?
如果使用者理解當下的狀況,並且被鼓勵去了解更多,那麼在設計中,使用者的下一個動作應該是很明顯的,能夠引導使用者接下來要做什麼。
通常「下一步」是由設計師去釐清和決定使用者可能會需要什麼,並且讓使用者知道要如何得到,例如進入 登錄頁 後如何註冊、註冊後的入門教學等。